2019教師資格考試練習題9
距離2019年教師資格考試已經不足百天,復習了一段時間,可能許多考生都開始焦慮起來了。我們應該要端正心態,繼續加強學習,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題目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1.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客觀標準,以( )為依據,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基本作用是調節、改善和提高教學活動本身。
A.教學目標
B.教學活動
C.教學內容
D.教學材料
【答案】A
【解析】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客觀標準,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基本作用是調節、改善和提高教學活動本身。
2.按教學評價的評價目的可以將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分為( )。
A.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
B.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
C.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
D.相對評價與總結性評價
【答案】A
【解析】按評價目的可以將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分為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
3.以查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情況,以及學習上的特點、優點與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以便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的評價是( )。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絕對評價
【答案】B
【解析】診斷性評價是指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它包括各種通常所稱的摸底考試,以查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情況,以及學習上的特點、優點與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以便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4.通過編制評價量表,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方法,我們稱之為( )。
A.量表評價法
B.兩兩比較法
C.倍數比較法
D.關鍵特征調查法
【答案】A
【解析】量表評價法是指通過編制評價量表,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方法。在課堂教學評價中使用量表評價法時,量表中的指標或指標體系是評價的基礎。
5.相對評價的主要依據是( )。
A.教學目標
B.教材
C.教學內容
D.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
【答案】D
【解析】相對評價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方法。相對評價常以常模為參照點,把學生個體的學習成績與常模相比較,根據學生在該班中的相對位置和名次,確定他的學習成績在該班中是屬于“優”“中”,還是“差”。相對評價便于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6.( )是教育技術學最核心的內容。
A.教學設計
B.班級活動
C.學生管理
D.教師專業水平
【答案】A
【解析】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項現代教學技術,是教育技術學最核心的內容,亦稱教學系統設計。
7.ADDIE模式中的第二個D指的是( )。
A.分析
B.開發
C.設計
D.實施
【答案】B
【解析】學者們普遍認為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分析(analysis,A)、設計(design,D)、開發(development,D)、實施(implementation,I)和評價(evaluation,E),即所謂的ADDIE模式。
8.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任務是( )。
A.編寫教案
B.確立合理、恰當的教學目標
C.設計詳細的教學過程
D.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答案】B
【解析】學校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確立合理、適當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任務。
9.在各學段中,數學課程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 )。
A.“綜合與實踐”
B.空間
C.問題解決
D.計算
【答案】A
【解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規定,在各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10.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如師生交互及生生交流過程中產生的新情境、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新結果等資源屬于( )資源。
A.信息技術
B.環境和工具
C.社會教育
D.生成性
【答案】D
【解析】生成性資源是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如師生交互及生生交流過程中產生的新情境、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新結果等。
大家做完上面這些題目,是不是感覺對考試更加有把握了呢?快來關注鯉魚網吧,這里有許多考試資訊和學習資料等著你來拿。
相關推薦:
2019教師資格考試練習題4
2019教師資格考試練習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