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會工作師考試初級《綜合能力》知識點匯總(三)
2019年社會工作師考試臨近,不知道大家都復習的如何了呢?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復習,小編整理了初級《綜合能力》的相關知識點,供大家學習,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行為的類型和特點[了解]
(一)人類行為的含義
行為是由客觀刺激通過人的心理活動而引起的內部與外部的反應。
(二)人類行為的類型
1、本能行為和習得行為(起源)
本能行為起源于遺傳,不需學習就能獲得。
習得行為相反,它是在后天與環境的互動中學習而形成。
2、親社會行為和反社會行為(作用的積極消極)
親社會行為:助人、遵規、公共參與
反社會行為:攻擊他人、暴力、侵犯、破壞社會秩序
3、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
如果某人行為與大多數人相似,在統計上就可以視為常態,其行為就屬于正常行為;反之,則被認為是異常行為。
人類行為的正常與異常之分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類型劃分,不應該成為一種價值判斷。
劃分正常與偏差行為的常用標準:
(1)統計學標準
(2)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
(3)行為適應性標準
(4)個體主觀體驗
但是這些標準是相對的,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認識的深入而發生變化。
(三)人類行為的特點
1、適應性——適應環境同時改變環境
2、多樣性——復雜多樣
3、發展性——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4、可控性——有意識的控制和調節
5、整合性——有機統一,個體行為與自身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密切聯系
(四)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會因素——社會環境(家庭、群體、社區、文化、社會制度)
相關推薦:
2019年社會工作師考試初級《綜合能力》知識點匯總(一)
2019中級社會工作師法規與政策特困救助考點及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