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執業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高頻考點(十一)
為了提高考生們的做題速度和正確率,鯉魚小編為大家收集了2019執業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高頻考點,讓大家多復習考試知識點,加深考點印象,提高做題速度。
未病先防的原則和方法
預防即“治未病”
|
原則
|
方法
|
未病先防
|
培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
重視精神調養
|
加強身體鍛煉
|
注意生活起居
|
人工免疫
|
消滅病邪,防止邪氣侵害
|
藥物殺滅病邪
|
講究衛生
|
避免病邪侵害
|
防范各種外傷
|
既病防變
|
-
|
早期診治
|
控制疾病的傳變
|
八綱與辨證的關系
八綱,指寒熱、表里、虛實、陰陽八個辨證要點,也是辨證的綱領。
(1)寒熱用以分辨疾病的屬性。
(2)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與病勢的淺深。
(3)虛實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4)疾病的基礎是陰陽失調,因此,陰陽是區分疾病類別的總綱。
寸口脈分候臟腑
部位
|
左手脈
|
右手脈
|
寸
|
心
|
肺
|
關
|
肝
|
脾
|
尺
|
腎
|
門(命門,即為腎)
|
問寒熱、問疼痛、問食欲食量
(1)問寒熱
寒熱類型
|
臨床表現
|
臨床意義
|
惡寒發熱
|
惡寒重、發熱輕、無汗、身痛、脈浮緊
|
表寒證
|
發熱重、惡寒輕、口渴、面紅、脈浮數
|
表熱證
|
寒熱往來
|
惡寒發熱交替而作,發有定時
|
半表半里證,瘧疾
|
但寒不熱
|
突然怕冷,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劇烈
|
實寒證
|
久病唯感畏寒而不發熱,面白肢冷
|
虛寒證
|
但熱不寒
|
壯熱
|
高熱不退、不惡寒反惡熱,口大渴,汗大出,脈洪大
|
里實熱證
|
潮熱
|
陰虛潮熱:午后或入夜發熱,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盜汗、顴赤、口咽干燥、舌紅少津
|
陰虛證
|
濕溫潮熱:午后熱甚、身熱不揚,多見胸悶嘔惡、頭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膩
|
濕溫證
|
陽明潮熱:常于日哺陽明旺時而熱甚,又稱“日哺潮熱”,兼見腹滿痛拒按、大便燥結、手足汗出、舌苔黃燥
|
陽明腑實證
|
長期低熱
|
發熱日期較長,熱度僅較正常體溫稍高(不超過38℃)
|
陰虛內熱,氣虛發熱
|
(2)問疼痛
類別
|
疼痛特點
|
臨床意義
|
脹痛
|
疼痛伴有脹滿,胸悶
|
氣滯
|
重痛
|
疼痛伴有沉重感
|
濕邪困阻
|
刺痛
|
疼痛如針刺
|
血瘀
|
絞痛
|
疼痛如刀絞
|
瘀血、蟲積、結石
|
灼痛
|
痛處灼熱,喜涼
|
熱證
|
冷痛
|
痛有冷感,喜暖
|
寒證
|
隱痛
|
疼痛較輕,可以忍耐,隱隱作痛,綿綿不休
|
虛證
|
掣痛
|
抽掣或牽引而痛,多與肝病有關
|
筋脈失養,阻滯不通
|
(3)問食欲食量
癥狀
|
臨床意義
|
消谷善饑,饑不擇食
|
胃熱證,胃火熾盛
|
饑不欲食,知饑不食
|
胃陰不足
|
易饑多食,大便溏瀉
|
胃強脾弱
|
久病不能食,突然暴食
|
中焦脾胃之氣將絕的征象,稱為“除中”或“回光返照”
|
食欲減退
|
脾胃虛弱
|
厭惡食物或惡聞食臭
|
厭食,也稱惡食,多見于傷食
|
以上就是小編我收集到的資料,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關注鯉魚網,獲取更多醫學信息。
相關推薦:
2018年廣西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書領取通知
2019執業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高頻考點(十)